语言研究院、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庆祝活动
“语法研究漫谈”系列讲座
主题:两大基本语序动因
主讲人:陆丙甫教授
主持人:唐晓东(博士生)
主办方:上外语言研究院
时间:2017年5月17日14:00—15:30 (周三)
地点:虹口校区图书馆606会议厅
讲座简要:
空间性的“语义距离象似性”和时间性的“可别度领先象似性”
一“语义距离象似性”及其自然引申
1 “语义距离象似性”在最简两项式中的表现
2 引申之一:体现“联系项居中”原则的三项式
3 引申之二:从“三项式”再到“多项式”
4 引申之三:“内轻外重”原则
5 引申之四:“核心靠近”原则
6 引申之五:从“距离近远”到“作用强弱”
二“可别度领先象似性”及其引申:
1 “可别度领先象似性”的基本表现
2 引申之一:从“不同现成分”到“可同现成分”
3 引申之二:“多量”前置于“少量”
4 引申之三:“整体”前置于“部分”
5 引申之四:“整体受影响”前置于“部分受影响”
6 引申之五:“跨范畴可别度”
7 引申之六:从直接“可别度”到间接的“潜在可别度”
三 两个基本动因之间的互动与关系
1 两因素互动及语序变换前后不对称
2 两个最基本的语序动因之间的关系
3 从“认知”还原到“感知”
人物简介:
陆丙甫,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并师从胡裕树先生,获得硕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1987年赴美国留学,先后获康奈可迪克州立大学心理语言学硕士、南加州大学东亚语言博士学位。现为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语言类型学研究所所长。先后曾(兼)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硕导。现学术兼职主要有:《东方语言学》主编(之一)、上海高校比较语言学E-研究院研究员等。
陆老师是我国语法学界较早采用心理/认知语言学、语言类型学方法的代表之一。其研究对探索解决汉语的一些基本问题(析句法、“的”字属性、语序规律等)均有建树,对语言学普遍理论(组块分析、轨层结构、语义靠近、可别度领前、距离-标志对应律、重度-标志对应律、节律-形态的前后不对称等)亦有增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