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信息存档
|
句法分析的起点和程序系列讲座科学理论是从简单到复杂的推导体系。其中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为推导之“初始起点”的大前提(公理,假设);二是推理方法,即形式逻辑,特别是演绎逻辑。现代科学起源于古希腊的逻辑学和几何学。前者提供科学推导的演绎方法,后者不仅是演绎逻辑的应用典范,而且提供了公理体系的典范。对李约瑟问题的主要解答,就是中国古代辉煌的百家争鸣中偏偏缺少了这两家。 值得注意的是,各种逻辑推导中,演绎逻辑(即三段论,如“所有人都要死,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要死”)是最简单的。几何公理,也都是最简单的、最平凡的,如“过两点能够,并且只能,作一条直线)。这些初始起点都简单、平凡得形如废话。令人惊奇的是,真是这些最简单、平凡的起点,提供了现代科学的无穷活力。“问渠那得活如许,为有源头清水来”。“清”,就是单纯、简单。研究问题,需要“清本正源”。这意味着最简起点可为理论的发展提供无限的活力。 讲座一: 基本初始起点之一:语言结构跟人脑信息处理能力的一致性 讲座时间:6月10日(周三)15:00-17:00 讲座地点:1号楼106教室(MBA教室) 主 讲 人:陆丙甫教授 主办:语言研究院·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摘要: 提出两分法树形图之外的另一种语言结构形象描写方法:多分法轨层图,并比较两者的差别:两分法貌似简单,但如同二进位计数虽然适用于电脑软件,但因为跟人脑信息处理机制的不一致,会导致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不便。这一观念也是基于从简单的解码到复杂的编码这一推导程序。 讲座二:基本初始起点之二:交际功能跟编码形式的一致性 讲座时间:6月11日(周四)15:00-17:00 讲座地点:1号楼106教室(MBA教室) 主 讲 人:陆丙甫教授 主办:语言研究院·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摘要: 主要也就是语言象似性,大致可分七类象似性:1. 声音象似性、2. 复杂度象似性、3. 时序象似性、4.语义距离象似性、5.可别度领先象似性、6. 功能-形式共变律、7. 功能-形式投影连续性对应。其中语义距离象似性和可别度领先象似性又都可以各自分成分出或引伸出若干小类。 讲座三:三大宏观程序 讲座时间:6月12日(周五)15:00-17:00 讲座地点:1号楼106教室(MBA教室) 主 讲 人:陆丙甫教授 主办:语言研究院·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摘要: 1. 从解码到编码、2. 从语义到语用,再到语法、3. 从语序再到形态。由于汉语形态很少,导致从形态起家的语法框架在处理汉语时困难重重。若从语义和语序为起点,则可以发现其实许多问题是假问题。例如即使印欧语中形态最丰富的俄语也无法根据形态决定词性,由语义决定的分布才是决定俄语词类的根本标准,如“不变格名词”,如形态上游离于名词和形容词之间的“数词”。从语义和语序为起点正是句法研究的正道。 陆丙甫教授简介: 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并师从胡裕树先生,获得硕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1987年赴美国留学,先后获康奈可迪克州立大学心理语言学硕士、南加州大学东亚语言博士学位。曾在Santa Monica College、洛杉矶加州大学等院校任教。2002年回国任教,现为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语言类型学研究所所长。先后曾(兼)任首都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硕导。现学术兼职主要有:《东方语言学》主编(之一)、上海高校比较语言学E-研究院研究员、Taiw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 编委、日本《现代中国语研究》、《中国语学》特邀编委等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