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信息存档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谐音画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谐音画 主讲人:倪亦斌 时间:2015年11月18日15:30 – 17:00 地点:虹口校区图书馆606会议厅 主办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讲座提要: 在传统中国,有很大一部分用来陈设和送礼的艺术品是根据谐音双关的原理创作的。汉语中单音节词特别多,是谐音产生的温床。谐音作为充满创意的修辞手段,无论是传统的“讨口彩”,还是当代的广告用语,特别为人喜闻乐见。谐音画依照同一原理在谐音双关中加入了形象这一视觉维度,几乎遍布传统艺术的一切领域,同时跨越了权力、财富、教育、性别、媒材等种种界限,是传播传统“中国梦”的有效载体。本讲座将呈现几十年间在世界各地收集到的各种图例,探讨这一古老的艺术手段作为当代一大文化资源的潜力。 主讲人简介: 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英语语言学博士;2001-2002年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曾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进修中国艺术史。著有英文版《一百个汉字》(2009年伦敦出版),主编英文版《中国陶瓷辞典》,参与撰写国际展览会图录《顺治瓷》(2002年)、《上海博物馆与英国巴特勒家族所藏十七世纪景德镇瓷器》(2005年)、《英国巴特勒家族所藏晚明瓷器》(2008年)等。在由美国现代语言学会组织编纂的主要供西方大学世界文学史教学使用的《红楼梦参考书》(2012年出版)中应邀撰写“红楼梦中的物质文化”一章。在英国《东方艺术》杂志、美国《古董与古美术》杂志发表有关中国艺术史论文,是《经典》和《紫禁城》等刊物的专栏作家。曾应邀在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哈佛燕京学社、耶鲁大学东亚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及夏威夷檀香山美术馆、新加坡博物馆、上海美术馆等国内外展馆作学术演讲。近年来,专注于中国文物上传统故事画和寓意画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