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信息存档
|
【讲座】语言生态学与语言规划(12/20)语言生态学与语言规划 报告人:蔡永良 教授 (上海海事大学) 时 间: 地 点:6号楼604(国关院会议室) 注 意:网络注册学员进入在线会议系统选择上海外国语大学会议室进入,使用邮件内发给你的会员号和密码666666,非注册网络听众进入会议系统后输入任一用户名(密码666666)进入会议室也可以收听,但需要管理员授权才可以发言和互动。现在进入会议系统(点击进入) 内容提要: 语言生态学有两个模式,一种叫做“豪根模式”,另一种叫做“韩礼德模式”。豪根模式认为语言有自己的生态环境,所用语言的社会以及所用语言之人的态度决定了语言生存环境的良莠好坏。良好的生态坏境是语言发展的保障,反之就是障碍。韩礼德模式强调了语言对人类生存的大环境的影响。使用什么样的语言会直接影响人类社会的生态。语言生态学为语言规划提出了新的挑战。豪根模式涉及文化生态,语言生态的失衡必然导致文化生态的失衡,最终导致人类社会发展可持续性的破坏。维护语言生态平衡,语言规划责无旁贷。韩礼德模式直接把语言的运动与自然生态联系在一起,以人为改变语言运动为己任的语言规划,必须把出发点和归宿点至于维护人类社会良好的生存环境这一点上。 1. 语言生态学的两个模式 a) 豪根模式 b) 韩礼德模式 2. 语言生态与文化生态 a) 语言多元与文化多元 b) 语言衰亡与文化生态 3. 语言规划与文化生态 a) 传统语言规划的局限 b) 语言生态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报告人简介: 蔡永良,出生于1955年,英语语言文学教授。研究生学历,史学博士。先后赴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剑桥大学、卡迪夫大学和谢菲尔德大学进修学习。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美国文明。兼任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教育部语信司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历年来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界》、《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江苏社会科学》、《美国研究》、《读书》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有《语言失落与文化生存:北美印第安语衰亡研究》(2003;2010修订扩充版)、《语言·教育·同化:美国印第安语言政策研究》(2003)、《美国的语言教育与语言政策》(2007)、《美利坚文明》(2010)(第一作者)、《五千年犹太文明史》(2010)(译作)等9部著作及教材;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在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项(在研)、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4项(3项完成,1项在研)、市教委重点项目1项(在研)。获省级普通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和省级普通高校优秀教育成果奖一等奖1项(排名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