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信息存档
|
马秋武:汉语普通话语调的音系描写与分析(语音研究工作坊第4期)语音研究工作坊第4期 主题:汉语普通话语调的音系描写与分析 时间:2016年12月14日(周三)18:00-20:00 地点:上外虹口校区图书馆604室 主讲人:马秋武教授 内容简介: 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声调语言的语调问题,一直语言学理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但以往的研究多是从语音或语音实验的角度论述的,很少探讨汉语语调的音系描写与表征问题。究其原因,是音系上很难找出一种比较好的、处理语调与声调之间关系的方法。众所周知,语调是指短语或句子层面上的、有意义的音高变化(Pike 1948;Lehiste 1970等),而声调则是指在词汇层面上的、有意义的音高变化。二者都是利用音高变化来实现各自功能的,现在的问题是应以哪个为基础进行音系描写与表征?赵元任(1968:39)用大小波浪来比喻汉语声调与语调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汉语语调的描写和表征应以声调为基础,在声调的基础上通过对声调的调整和改变以实现语调的功能与作用。据此,本文在生成音系学框架内尝试对汉语陈述句与疑问句的语调进行具体的音系分析与描写。 我们知道,汉语普通话有四个声调和一个轻声,语调对句末调会产生何种影响?句末调会发生何种变化?音系上如何分析与描写?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在采用自主音段音系学(Goldsmith 1976)进行汉语语调描写与分析时,必须对自主音段音系学原有的一些原则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调整与修改(Pulleyblank 1986)。本文认为:声调的延展(spreading)不可以是自动的(automatic),必须是在某个特定阶段才能进行;延展方式也应有所区别,可以是不受限制的,也可以是受到限制的。另外,在应用语调的缺省规则(default rules)时,要想得出正确的语调模式,也必须对缺省规则进行必要的规则排序。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了汉语普通话语调音系分析与描写所涉及的如下几条音系规则:(1)插入高调域规则,(2)插入陈述语调L或疑问语调[+上],(3)[−上]缺省规则,(4)H缺省规则,(5)镜像规则,(6)超高调规则。将上述规则进行音系推导,便可以得出正确的结果。 主讲人简介: 马秋武教授,1963 年5 月生于天津,1985 年获天津师范大学学士学位,1988 年获硕士学位,2001 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2003 年被评聘为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2006 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6~2007 年间在美国麻州大学语言学系做访问学者,在Elizabeth O. Selkirk 教授和John J. McCarthy 教授指导下从事音系学理论(特别是优选论)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其后又多次赴国外进行短期的学术交流与研究工作。2008 年8 月起应聘担任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2015年入选上海市外语杰出人物。现任《当代语言学》、《现代外语》、《外语与外语教学》、《澳门语言学刊》、《中国语音学报》、《南国人文学刊》等刊物编委,国际韵律学会终身咨询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国际韵律大会主席、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专家、全国翻译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翻译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会长、中国语文现代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委员会副主任、汉语国际传播研究会会长、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语音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英语语音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音系学、外语教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