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信息存档
|
钱毓芳:《人民日报》对于低碳经济的话语建构跨语言研究工作坊第32期 主题:《人民日报》对于低碳经济的话语建构 主讲人:钱毓芳教授(英国约翰莫尔斯大学博士生导师) 讲座时间:2016年12月15日(星期四) 18:00 – 20:00 讲座地点: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图书馆608室 主办单位:语言研究院、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讲座摘要 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21世纪初出现了低碳经济这一新的经济模式,许多学科对此进行了研究,但鲜有从话语的视角。本研究从话语研究的视角,运用语料库与批判话语相结合的方法对2001年至2015年间《人民日报》关于低碳经济的报道进行了深度考察,旨在分析15年间《人民日报》围绕低碳经济的话语建构以及其与社会变迁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低碳话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引导着社会变革。低碳话语和社会互动在应对气候变化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人民日报》的低碳议程设置有效地传递了政府发声音。为形成公众的低碳意识起到了重要作用。 主讲人简介: 钱毓芳,教授,博士,受聘英国约翰莫尔斯大学博士生导师。毕业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语言学与现代英语系,师从Tony McEnery 和 Paul Baker。现为浙江传媒学院话语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话语研究、语料库语言学。著作《 Discursive constructions around terrorism in the People’s Daily and The Sun before and after 9.11 》获第六届教育部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近年来在《外语教学与研究》、Corpora 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已主持完成教育部课题1项,参与完成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1项、英国国家课题1项。现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中西政治话语比较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比较视域下中国梦影视话语体系研究”。2013年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成果鉴定专家,浙江省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2014年获浙江省优秀教师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