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信息存档

​语言规划的学科构想

发布时间:2014-10-23浏览次数:836

语言规划的学科构想

语言战略与语言政策学学术沙龙第12

时间20141027日(周一)10:00-11:30

地点:虹口校区国际会议中心富士厅

演讲人:北京语言大学 李宇明 教授

主持人:赵蓉晖 教授

内容提要:

关于语言规划、语言政策的研究,已经有不短的历史。但真正把这些作为学问来研究,据说是从豪根(Haugen1959年提出“语言规划”这一概念开始的。语言规划的研究成果,分散在宏观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及“政治语言学”等学科中。主要解决的学术问题有:语言的地位规划、本体规划、习得规划、声誉规划等。

在中国,语言规划通常称为“文字改革”、语文现代化、“语言文字工作”等,也积累了不少的成果和实践经验。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建所30周年,创办《语言文字应用》杂志。国家语委在南京大学建“中国语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徐大明先生),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建“中国外语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赵蓉晖),在上海市语委建“中国语言政策研究中心”(张日培)。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北京语言大学相继设立博士点。国家语委连续9年出版《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国内外的这些学术成果、学科准备和组织建设,促成一个新学科——语言规划学——在中国的诞生。

语言规划学研究的旨趣:1、语言有哪些功能?2、语言功能的发生运作机理?3、如何利用这些机理来充分发挥语言的功能,预防或解决语言冲突,提升语言生活的质量。就此而言,语言规划学可称之“语言功能学”,属于公共政策范畴,具有浓重的伦理学色彩。

语言规划学的主要研究资料,是各国语言规划的实践,包括中国历代语言规划的实践,世界各国各地区语言规划的实践,以及正在发生的语言规划。从这些材料中总结规律。这些规律可以解释、评价已然的语言规划,预判正在发生的语言规划,为某国家、某地区、某领域制定科学的语言规划。


演讲人简介:

李宇明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曾任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国家语委副主任等职。1991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奖。1994年享受国务院发放的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0年成为国家“跨世纪人才”。2012年获“第八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称号。2013年入选香港理工大学第20届“杰出中国学人访问计划”。

主要研究领域为语言规划、语言学理论、儿童语言发展和语法学。已出版《儿童语言的发展》、《汉族儿童问句系统习得探微》、《理论语言学教程》(主编)、《语言的理解与发生》、《语言学概论》(主编)、《汉语量范畴研究》、《中国语言规划论》、《中国语言规划续论》等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400余篇。连续九年主持《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的编写。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期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研究》、国家辞书规划重大项目《全球华语大词典》。《汉族儿童问句系统习得探微》、《汉语量范畴研究》,分别获得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主编的《聋儿语言康复教程》获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宣部、出版局等五家单位联合举办的全国首届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二等奖。

(语言研究院·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 国家语委科研基地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5号楼606室、616室   电话:021-35372364、35372374